查看原文
其他

黄亚生 2018-05-22

编者按

中美高级官员在上周五(5月4日)结束了两天的贸易谈判,双方没有达成协议。随后,美国时间5月7日,白宫发言人桑德斯表示,中国副总理刘鹤将于下周飞抵华盛顿,继续两国之间的贸易谈判。中美的“鹰鹤对话”还在继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美离达成共识,还有需要很多努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歧就在于,美方在谈判中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诸多限制。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黄亚生教授指出,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上对中国的诉求是合理的,然而,美国对中国创新的压制则是不合理的。因为创新的成果是属于全人类的,美国应该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把挑战变成第二次“Sputnik”时刻,加大对创新与教育的投入,强化自身创新能力。而不是在减少本国创新投入的同时,对中国的创新加以遏制。


本文由“亚生看G2”首发,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文共3078字,阅读时长约7分钟。


5月3-4日两天,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率团访问中国,开展贸易对话,试图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然而,根据BBC等权威媒体报道,中美双方在两天的谈判过程中没能达成共识。路透社、《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报道,美国在谈判中给中国设立了极为苛刻的条件:美国提出从6月1日开始的一年时间里把美中贸易逆差削减1000亿美元,并在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之间再削减1000亿美元。


周五,包括美国财政部长史蒂芬·姆努钦(中左)和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中右)在内的美国代表团在北京参加贸易谈判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另外一个两国分歧的焦点问题是《中国制造2025》。美国要求中国停止向《中国制造2025》计划涉及的先进技术领域提供补贴。美国已经颁布的贸易惩罚措施也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美国商务部上个月发布的征税产品建议清单中,在1300个税号产品中,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航天航空、机器人、医药、机械等行业产品榜上有名,而中国形成贸易顺差的普通工业品却被不在征税名单中。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目标不完全是解决贸易逆差问题,而是针对中国产业《中国制造2025》所规划的高端制造的发展过程。

 

向中国政府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平等的产品和资本市场准入,我认为这些都是合理的诉求,但是打压中国高端制造业是极其不明智的。科学和技术是没有国界的,在产权保护,自由贸易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在科技方面的进步不光受益科技提供方也受益科技需求方。美国在互联网、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等领域的创新,受益方不止是美国,中国以至世界都是受益方。(在竞争的条件下,收益方也是成分布状态的。)在市场经济和法制的前提下,如果中国在信息和通信技术、航天航空、机器人、医药、机械等行业产生创新,取得突破,这将会是造福全人类。


以互联网领域为例,美国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推动了全球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图片来源:华尔街邮报


美国不应当阻挡中国的科技发展,而应该以“举国之力”支持美国自身的科技发展。《中国制造2025》应该成为美国21世纪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中美在科技领域展开符合法制和市场经济准则的竞争将会加快科技发展和科技产业化的步伐。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大家都应该欢迎这场竞争。


斯普特尼克(Sputnik)时刻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Sputnik,俄语含义为“伴侣”)。当时正值冷战对峙时期,苏联斯普特尼克一号的成功发射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并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史称“斯普特尼克危机”。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正式批准成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并推动了载人航天计划“水星计划”。而美国中学数学教育更是进行名为“新数学”的大改革,以加强美国学生的科学和数学能力。当时很多美国人看来,苏联之所以可以成功发射斯普特尼克一号,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苏联拥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1959年,美国国会拨付了一亿三千四百万美元给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比前一年增加了近一亿美元。到了1968年,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预算已经快速上升到近五亿美元。


前苏联斯普特尼克一号的发射成功,震动了整个美国

图片来源:JefferyRobinson.com


苏联斯普特尼克一号的发生成功震撼了美国,促进他们加大科学领域的投入,与前苏联进行太空竞赛,并加强自身科技实力。现在,苏联早已化入尘土, 但是美国因为“斯普尼特克危机”而建立的NASA却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科研机构。而上世纪60年代美国对于航空科学领域的投入,更是带动了美国整体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美国微电子、集成电路、通讯行业的急速崛起和商业应用。可以肯定的说,1957年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奠定了美国今天科技和商业的领先地位。


是什么在摧毁美国的科技实力?

美国应该以《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为契机,大力扶持、推动美国自己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和中国展开正面的科技和先进制造业的竞争。但是特朗普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非但没有大力扶持本国创新,却在削减国家对科技研究的投入,大力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煤炭产业,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再生能源创新设置重重壁垒。不仅如此,共和党最近通过的税法史无前例的还要对大学,特别是研究型的大学征税。


根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数据统计,美国联邦政府对于非国防类研究发展(R&D)的经费投入在过去十五年里一直保持在每年70亿左右的水平,没有明显增长。然而,考虑到美国平均每年2%左右的通胀率,美国联邦政府对于非国防类研究发展的经费投入其实是每年都在缩水的。而从占总GDP的比重来看,美国联邦政府对于研究投入的缩水程度更是显露无疑。联邦政府对于研究发展经费的投入从1976年占总GDP的1.2%一路跌到2018年的0.7%。我们可以做一个横向对比,欧洲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诸如芬兰、瑞典和丹麦,每年政府对于研究发展的投入都维持在总GDP的1%以上。每年都在缩水的研究发展经费投入,从长远来看,显然不足以帮助美国持续保持创新强国地位。


从数值上来看,美国联邦政府对于非国防类研究发展的投入,在过去十五年里一直没有增长

    图片来自:美国科学促进会


从研究发展经费所占总GDP比重来看,美国联邦政府的投入从1976年的1.2%一路跌到了2018年的0.7%

图片来自:美国科学促进会


不仅仅是研究发展领域,美国联邦政府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也越来越吝啬。今年2月,特朗普发表了其对2019年美国预算的陈述。特朗普计划将会削减3.6亿的美国教育预算,相当于大约减少5.3%。


在2017年12月通过的美国税改中,特朗普更是史无前例的决定对美国私立大学所接受的捐款增税。法案中写明,如果接受捐款的私立大学拥有500名学生以上,且学生人均从捐款获益超过50万美元,那么美国联邦政府就将对捐款征收1.4%的税。受此影响的大学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和芝加哥大学这样的顶尖研究性学府。在此之前,因为大学是非盈利组织,美国过去从未对大学征过税。对于私立大学,私人捐赠是学校获得经费的最重要途径,对其征税,相当于削减了美国顶尖私立大学的财政预算,会影响到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研究项目。

 

美国政府现在非但不增加研究经费的实际投入,反而还选择对美国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顶尖研究型的私立大学,进行征税。这将挫伤美国科研领域的积极性和实力。科技和教育具有极大的溢出效益,它们的发展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大量支持的。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的研究报告《站在风暴之上》指出,美国的繁荣,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高校、企业和国家实验室科学研究的大力支持。全球竞争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美国在二战后形成的国际霸主地位,离不开其对于科学研究的支持和其强大的创新能力。


特朗普的对大学捐款征税的政策将会影响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很多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

图片来源:麻省理工大学


美国科技的领先归功于它的软实力,使它可以从全世界吸引优秀的人才,包括曾在二战后吸纳了纳粹德国的优秀科学家。然而,如今特朗普政府却提出了要限制研究人才进入美国。特朗普政府一边限制移民,一边削减对于研究和教育的投入。 真正摧毁美国科技实力的不是《中国制造2025》,而是特朗普和共和党的政策。


结语

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上对中国的诉求是可以理解的,是合情合理的,而且中国真正想成为一个创新国家首先要解决的正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市场竞争的问题。发明和创造是没有国籍的,保护了美国的发明者也就是保护了中国自己的发明者。谁都可以去发明,但垄断是不会促进发明产生的。


美国正确的国策应该是和中国政府提出和讨论游戏规则的问题,而不应该去压制中国的创新。美国同时应该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加大国内科研投入和扶持力度,巩固美国的创新能力,和中国正面竞争。但是共和党领导的美国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没有将挑战变成机会,没有使美国拥有第二个“斯普特尼克时刻”。这是让人感到非常遗憾的。


文: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 黄亚生  

本文由“亚生看G2”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检索关键词:中美贸易,中国制造2025,创新


声明:本文不是学术论文,在表述和数据引用方面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误差。欢迎读者指正。


黄亚生教授中美贸易战话题过往文章观点:《黄亚生: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吗?》、《黄亚生:特朗普的政治战》、《黄亚生:“交往战略”尚未成功,自由贸易仍需继续

联合出品:

战略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